兰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来自军方,但对地方农村的现状颇为了解。1967年以来,甘肃全省农村人均口粮都在300斤左右,44%以上的生产队、41%的农村人口口粮在300斤以下。岷县82%以上的生产队、90%以上的人口,口粮只有190多斤。全省农村平均劳动日值只有0.36元,社员年现金收入人均13元,14个县社员年现金收入人均在5元以下。社员吃不饱肚子,还要倒贴,每个社员欠债35元。今年9月兰州市收容站收容1100多名外流人员,绝大多数人是因为生活困难外出讨饭的。他举陕西蓝田县安村公社吴庄大队为例,全大队共317户,外出讨饭的有109户[于光远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笔记。]。与韩先楚搭档的兰州军区政委萧华说:28年来,陕甘宁青四省吃回销粮74亿斤,仅甘肃就占40亿斤,农民生活十分贫困。甘肃每个农民平均欠国家40元,有的地方一天工分只有几分钱[于光远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笔记。]。
自然条件相对较好,历来属于粮食主产区的地方,比西部地区也好不了多少,甚至几近一般。安徽是农业大省,省委第一书记万里说:全省人均粮食至今未达到1955年的水平,1955年人均粮食718斤,每个农业人口贡献商品粮175斤,而1977年人均651斤,贡献商品粮才88斤。1977年人均粮食占有量,只比1949年的648斤增长4斤。万里感叹:淮北那么好的地方,农民每人每年只分得30多元,大别山老根据地有些农民穿不上裤子,盖不上被子,实在叫人难过![于光远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笔记。]与安徽同属粮食产区的江西,情况与安徽一样。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介绍:28年,江西粮食年均递增仅为3.8%;每个劳动力提供的商品粮,1977年为556斤,比1953年减少198斤;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只有70.2元,口粮只有463斤;人均年收入低于50元的生产队,占到生产队总数的21.5%;人均口粮低于400斤的生产队,占总数的27.7%[于光远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笔记。]。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之誉的东北,农业发展同样落后。吉林省委副书记张士英说,吉林的农业发展速度很慢,粮食单产一般只有300斤左右,1977年还下降到280斤。农民收入低,债务多,积累少。全省超支款近5亿元。年平均收入在40元以下的占14%,每个生产队积累平均只有两三千元[于光远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笔记。]。
至于本来就不属于粮食产区或者地理位置特殊的地区,农业落后的情形可想而知。据来自工业大省辽宁的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的发言,1949年至197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增长39倍,而农业仅为2.2倍;搞了近30年,农业仍是一条短腿,农民的口粮不仅没有增加,反而由500斤降到400斤左右,每年需要国家调入粮食20多亿斤、猪肉8000万斤、食油5000多万斤[任仲夷:《追寻1978年的历史转折》,见郑惠主编:《中国命运大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亲历》,第202页。]。福建地处沿海,由于大陆同台湾的长期对峙和紧张,投资一直受到抑制,加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农业发展一直比较落后。省委书记马兴元说,全省人均只有8分地,群众口粮只有450至460斤,社员年收入仅62元[于光远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笔记。]。
前引材料已经不少,但还只是与会者讨论的极小一部分。因为篇幅的关系,本文不可能更多引述,不过这些足以反映与会者对农业和农村现状的认知。他们大都没有太多的套话,毫不遮掩地指出问题,举证数据之具体,涉及问题之严峻,在以往的中共会议上难得一见。在一针见血的批评声中,农业文件所谓“养活”超过世界1/5人口的神话,无形中被解构。需要指出的是,史料表明,与会者对农业和农村现状的不满,成为会议的基本倾向。既然不满,实际上也就预伏了变革农村政策和农业体制的前提。
不过,不能否认,会上的意见并非完全一致。与批评农业文件的与会者相反,也有与会者肯定农业文件对29年农业发展的评论和估价是公正的,并且认为“决定”提出的加快农业发展的措施是可行的,既从方向、道路、方针、政策方面提出和解决了问题,也在财政投资、物质条件、群众生活和利益、鼓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办法[王谦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华北组的发言(1978年11月16日)。]。就笔者所掌握的史料看,赞成和拥护农业文件者,还不是一两个人。这反映出人们认识上的一种参差、复杂的状况。(未完转下一篇)
(该文摘自《中共党史研究》杂志2011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