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徐庆全,男,山东烟台人。1986年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毕业,1989年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留校后,因读书为文繁杂,专业研究淡出,转而从事编辑工作。先在《炎黄春秋》后在《百年潮》,1998年调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正 文】
关于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历史,每逢在改革开放10周年、20周年以及30周年的纪念日,不但有纪念活动,而且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问世。我因为伴随着这段历史共同成长,关于这方面的书也都认真地读。在我看来,描述这一段历史要有突破,最关键在于对华国锋的评价的问题。可惜,直到2008年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有关著作在这个问题上的进展并不大。最近出版的张占斌和张国华的著作《破冰前行——改革初期的复杂局势与中央高层决策》,则令人欣喜地看到了这一突破。
张占斌现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他既是党史专家,也曾经在改革开放决策部门任职过。虽然相同的年龄使我们对改革开放的历史都有成长过程的情结,但他作为专家的关注,显然更有高度。本书不是他的新作,而是此前他的《大转折中的日日夜夜》(上中下三卷)的修订本。一般来说,修订自己的著作,都是字数越来越多,而张占斌则由三卷修订成为30万字的一本书,缩水三分之二。他说,历史犹如油画作品,拉开距离才能品其韵味。对改革开放的历史,也要拉开距离来看。就历史最关键的问题进行思考,不在字数多少。因此,本书实际上就是凝聚了他的思考。而对华国锋评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
继毛泽东之后,华国锋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任职四年多。在他辞去中共和国家领导职务后,他一直在沉默中生活——他本人沉默,学者和媒体也都沉默。对于他的评价,有一个“一正四负”的说法。“一正”:“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有功,以后也做了有益的工作”。“四负”:一是“推行和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压制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二是“拖延和阻挠恢复老干部工作和平反历史上冤假错案的进程”;三是“在继续维护旧的个人崇拜的同时,还制造和接受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四是“对经济工作中的求成过急和其他一些‘左’倾政策的继续,也负有责任”。这成为对华国锋评价的基调;一些著述由此衍生出更多的负面评价:“阻挠和拖延恢复邓小平工作”“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搞‘洋跃进’”等。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谢世。新华社发表的“华国锋生平”对此有所改变:“一正”有所加强,说他在粉碎“四人帮”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关于平反冤假错案,不再说他“拖延和阻挠”,而是“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经济工作,不再说他“求成过急”,而肯定他“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经济建设各项工作”,至于推行“两个凡是”、压制真理标准讨论、制造和接受“新的个人崇拜”等说法,新华社未置一词。
这篇新出炉的“华国锋生平”对于张占斌思考华国锋在历史转折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书中以此为线索,对华国锋在改革开放的决策过程中的作为,作了更细致的探讨。作者认为,华国锋“作为前后三十年承前启后式的重要人物,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可以谅解华国锋的是,当时局势复杂,他可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大”——从历史的高度看待华国锋,显示了研究者的高度。
在张占斌的解读中,新华社关于“华国锋生平”的几条,成为钩沉的索引;伴随着既冷峻又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华国锋的“一正四负”也被解构。
(该文摘自2011年13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