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纪念网 > 回忆缅怀

王学礼:华国锋与文水

2015-03-08来源:则天书画艺术编辑:

 

王学礼 ,山西文水地方史志研究工作者。


 “交城的山来,交城的水,不浇那个交城浇了文水。”交城和文水同在晋中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两县接壤,山水相连,自古友邻,情同一家。1937年,出生在山西交城、年仅17岁的华国锋响应毛主席抗日救国的伟大号召,投身抗日革命队伍,转战在交城、文水、古交一带。在之后长达70多年光辉的革命生涯中,华国锋不仅在家乡交城,也在邻县文水,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和难忘的记忆……

1940年起,华国锋担任了交城县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中共交城县委宣传部部长等职务,他根据毛泽东游击战术的原则,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抗战,带领武工队在交城、文水一带的游击区、敌占区活动,积极开展地雷战、麻雀战消灭日伪军、顽军,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主力的行动。        1941年秋天面对日寇的扫荡,他带领200多人在山下的文水一带设下埋伏,经过七天七夜的巧妙周旋,把日寇打得晕头转向,弃尸而逃。一次,华国锋带领五名武工队员,冒雨袭击文水县武陵村敌伪据点,为了摸清情况,他跳进院内打开大门,带领战士们冲了进去,敌人还在做梦,就乖乖地当了俘虏。还有一次,华国锋在汾河一带被日军追击,掩护战友撤离后,他趟过了冰冷的汾河,被鬼子追到了文水县上段村,村民郝成瑞急忙把华国锋让进自己家里,帮他脱下结了冰的衣服换了棉袄,让他躺到炕上的被窝里,当鬼子追来时,郝成瑞说成是自己的儿子生病了,才把鬼子蒙哄过去。天黑时他老婆做了热乎乎的汤面让华国锋吃。第二天,郝成瑞让华国锋装扮成扛着锄头下地的农民,才回到了游击队。这是文水乡亲和游击队子弟兵之间的一段恩情。

解放战争时期,华国锋任交城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委。1945年11月,晋绥八分区以警备旅1支队、交城县3大队、文水县2大队组成了吕梁军区8分区“交文支队”,华国锋任政委,当时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华政委”。他指挥和参加了开栅保卫战等许多战役,同国民党阎锡山反动势力开展了坚决的斗争。开栅镇是通向交城山区、文水山区的枢纽重镇,也是交城山区和文水平川军事、政治的中心。日本投降以后,华国锋先敌一步,率领支队迅速占领了开栅镇,开展反奸除霸,推翻亲阎政权。1946年2月我军在文水东庄村战斗中重创了阎军, 4月7日,华国锋以“交文支队”政委、交城县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在文水县城举行的国共和谈,按照毫不让步、坚决斗争的原则,严词回绝了国民党代表释放俘虏、开放通道等无理要求,捍卫了革命胜利成果。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集结4000人从三面包围进攻开栅。为了保卫开栅,华国锋在开栅西坡指挥“交文支队”与阎军苦战三天三夜,击退了敌人的进攻,阎军死伤900多人,取得了开栅保卫战的胜利,之后主动作出战略转移。7月,他率部沿交城至文水开栅以南公路沿线,埋设地雷,围攻碉堡,袭击阎军,保障了边山麦收的胜利完成。1947年2月,阎军主力进犯开栅,“交文支队”战士与敌人展开了激战,只打了2小时就使敌人溃退。后来,敌人反扑再次侵占开栅。5月底,“交文支队”乘夜秘密潜伏在文水武陵村南与方园村北,与敌人展开伏击战,打得敌人溃不成军,再次解放了开栅。在此前后,他还指挥了大城南击溃来犯、北峪口诱敌夜袭、信贤村改装夺粮等战斗。在指挥作战中,他采取武装打击和政治攻势相结合的方式消灭、瓦解敌军,取得显著成绩,多次受到晋绥军区、八专区的表扬,被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为经验推广。

新中国成立后,华国锋南下湖南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毛泽东主席调他到中央和国务院工作。1976年9月,在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上,华国锋用他那一口浓重的交城口音致悼词。听着大喇叭里既熟悉又亲切的交城话,加上华国锋曾在文水生活和战斗,又是中央领导人的声音,因而文水人感到既骄傲又兴奋。1976年10月,在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下,华国锋英明决策解决了“四人帮”的问题,在这场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斗争中,华国锋发挥了关键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为党为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之后,他担任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提出了要千方百计把经济搞上去的号召,经常下农村、进工厂、访群众,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拥护。人们用各种形式表达对他的尊敬和赞颂。1977年,文水的全国著名画家孟养玉还创作了国画《华主席来到养猪场》。那时,“文水”的名字,和“交城”、“华政委”的名字一道,伴随着山西民歌《交城山》的优美旋律,响彻在天安门广场,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1981年,华国锋辞去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从一线退下来的他,时刻关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调查研究。文水的领导和乡亲们有时到北京去看望他,亲切地喊他“华老”,给他带去家乡的小米、牛肉、红枣和家乡人民的问候。愈是步入晚年,华国锋思乡之情愈切。1991年7、8月间,华国锋偕夫人韩桂芝回到了交城山,重游交城的旧居以及曾经打过游击的地方,并特别提出要抽时间到文水看看。在山西省委老书记、昔日战友、亲家李立功的陪同下,他专程来到文水,车子路过开栅时,他透过车窗深情地向西张望着,西坡、石嘴头、么鸽山……当年战斗的地方从眼前一一掠过,勾起了他和战友们的一件件往事。车子开到文水县委院内,他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以及乡亲们亲切握手,合影留念,互致问候,询问和他一起革命的老同志的情况。临别时,他向聚集在大门口和街道两旁看望他的乡亲们挥手致意,乡亲们自觉地高呼:“华主席好!”大家目送他乘坐的车子渐渐远去,默默地祝福他健康、保重。当时的场面和气氛,洋溢着浓浓的乡情。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华国锋经常往来于交城和文水之间,和文水县的干部和群众一同打游击,参加革命活动,相互帮助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40年起先后担任云周西村党支部书记、文水二区抗联主任、二区五区区委书记兼区长的陈德照就是其中的一位。当时“交文支队”昼夜活动在交城和文水,华国锋经常到文水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陈德照也经常到交城山上做宣传、搞支前,陈德照和华国锋有着革命活动的接触和往来。陈德照是刘胡兰的入党介绍人之一,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慷慨赴死的消息传到了交城,让华国锋对刘胡兰、陈德照等革命者心生敬佩。1952年,华国锋和陈德照在华北党校还有过一段共同学习的日子。长期的革命经历,使得两人在革命的道路上从相识到相知。2003年2月24日陈德照因病在文水去世,在北京闻讯的华国锋安排专人送去花圈,向家属表达真挚问候。       

2007年1月12日,是刘胡兰英勇就义60周年。刘胡兰的精神,先后被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题词赞颂。华国锋是和刘胡兰同在一个时代革命、同在“交文地区”战斗的战士。作为晋绥革命边区“交文支队”的老领导,又担任过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对于刘胡兰精神,他的体会最直接、最亲近,他的评价有相当份量、有特别意义。在刘胡兰就义60周年的纪念活动筹备当中,文水的乡亲们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想让曾经在文水这块热土战斗生活过的这位“交文老乡”为刘胡兰题词。当文水县的领导在北京见到华国锋提出这个请求时,离刘胡兰就义60周年的纪念日已为时不远了。在2006年12月26日毛泽东主席诞辰日的前一天,华国锋欣然命笔:“英雄胡兰,精神永存。”在华国锋12月26日参加完毛主席纪念堂纪念活动之后的当天下午,他的秘书曹万贵向文水县的领导电话通报了华老题词的情况。在山西省隆重纪念刘胡兰就义60周年大会召开前夕,华国锋刚劲有力、浑然一体、饱含深情的八个大字陈列在了刘胡兰纪念馆。题词既体现了华国锋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更洋溢着他对文水人民的一片深情。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在北京逝世,时值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会的巨大热浪,仍然挡不住人们对这位“交文老乡”的怀念和追悼,文水人和全国各地许许多多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人们一样,以各种方式缅怀、悲悯这位为中国的命运和前途、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厚道人、老实人”。“华老”逝世三周年即将来临,离文水县城仅有20分钟车程、位于交城卦山上的“华国锋陵”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华老的骨灰安放和铜像揭幕仪式将在三周年纪念之日举行。文水人民将会以家乡人的方式前去祭奠、表达哀思。华老的一生,是忠诚于党为革命的一生,顾全大局为人民的一生。历史必将做出最公道的评判。我们坚信,时光虽然渐行渐远,什么都将成为浮云,但华老的真实面貌将会越来越清晰。正如2011年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一文所指出的,因为他“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       

华老永远活在文水人民、全国人民的心中……■

(该文摘自《则天书画艺术》2015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