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岁拿起相机,到如今已是84岁的耄耋老者,60多年中,钱嗣杰拍过多少照片,连他自己也“根本数不清了”。
钱老是我国著名的新闻摄影家,被称为“红墙摄影师”,曾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摄影记者、新华社驻联合国摄影记者、新华社新闻摄影部中央新闻组组长等职。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钱嗣杰进入中南海,先后担任过毛泽东和华国锋的专职摄影师。
2011年2月16日,是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春节期间,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钱嗣杰老人的家。老人拿出厚厚的几个大信封,里面都是他精心挑选的华国锋的照片。“从华国锋同志担任总理起,我就开始拍他了。之前没有特别研究过怎么拍他,但有时候拿出照片,我也奇怪,每张都觉得挺满意,因为他特别爱笑,镜头捕捉到的都是笑容。”
无论是华国锋参加重大的政治会议、会见外宾,还是1978年出访南斯拉夫、伊朗、朝鲜,1979年去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钱嗣杰都跟随其左右。钱老说:“只要翻开那些照片,每一个重要的历史瞬间都历历在目。”
『一辈子牢记“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与华国锋同志见面的情景。那是在湖南长沙,1965年4月,我作为新华社记者、毛主席专职摄影师,跟随毛主席到长沙,准备从这里上井冈山。当时,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兼湘潭地委书记的华国锋和湖南省其他领导一同来迎接。那时候,我对华国锋同志没有过多的关注,印象中他比较老实敦厚。
4月30日早晨,华国锋、汪东兴与湖南省公安厅厅长李强等,按照湖南省委的安排一起前往井冈山,沿途为毛泽东上山做相关准备工作。安排华国锋陪同汪东兴打前站,这与毛泽东对华国锋的长期关注分不开。晚年,我曾听华国锋的秘书曹万贵说起,华国锋第一次引起毛泽东的注意是在1953年。当时湖南湘潭尚未通车,毛主席专列停在株洲。时任湘潭县委书记的华国锋接到通知后,从湘潭赶去向毛主席汇报湘潭农业互助组等情况。华国锋对湘潭工业、商业的现状都比较了解,毛主席问什么,他红着脸答什么。毛主席笑着说:“你这个年轻人还是沉了下去的。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
说起这一点,我非常感慨,毛主席的这句话,华国锋同志记了一辈子。2007年底,华老去世前不久,我曾去他家里看望他,临出门时,老人对我说的还是“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扩大)全会在北京召开,34岁的华国锋作为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休息时,毛泽东向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介绍华国锋时说:“这个年轻人是我的父母官,一个老实人。”说得华国锋满脸通红。由于毛泽东的推荐,华国锋在中央会议上介绍了湘潭地区合作化的经验,特别分析了韶山刘秀华互助组发展为合作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受到大会的关注。
1976年10月后,我正式来到华国锋身边,担任专职摄影师,直到1979年年底。
在华老身边工作,我们都比较放松,他爱讲话,爱和身边的人沟通,很平易近人。华国锋比我大六七岁,却一直叫我“老钱”。让我最感动的是和他出访,华老有那么多事务缠身,还会抽空来问问我,“这几天工作累不累,能不能吃得消?”让人心里暖暖的。
华老为人随和、谦虚,没有什么官架子。对中央老一辈领导人,他都抱着学习的态度。记得在粉碎“四人帮”的那段时间,他一有事情拿不准,就会去找叶剑英、李先念等,一起交流看法、沟通思想。
『镜头下的悲喜』
回想在华老身边工作的3年,虽然我没有具体统计过拍了多少照片,但一两千张还是有的。拍得最多的,是华老在基层和百姓、劳动人民在一起。这时候也最能体现他的本色。有几张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978年新年期间,华国锋同志冒着大风,来到唐山矿区视察。地方领导担心危险,第一怕塌方,第二怕随时有碎石落下来,他们建议华国锋在外面看看就行了,但华国锋坚持要下去。当时的气氛有些紧张,大家都捏着一把汗。华国锋进入采矿面,工人们看到华国锋下来了,十分兴奋。随行人员催促他看看就走,没想到他坐了下来,详细询问起矿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工作时间长短、劳动强度等等。
还有一张照片,后来被称为“科学的春天”。那是1978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开幕式上,很多人在做报告,时间很长,我观察到华国锋常向一侧看,然后突然起身走了过去。我赶紧拿起相机,只见他走到郭沫若老人面前,贴近他的耳朵问:感觉身体怎么样,能否坚持得住,要不要回家休息?在那种场合下,华国锋做出这样的举动,郭沫若显得既惊讶又感动。那个瞬间被我抓拍到了。后来新华社发稿时题名为“科学的春天”,能看出来华老对科学家的关怀,这张照片后来还获了奖。
随华国锋参加外事活动时,我也拍了大量照片。1978年5月5日,华国锋乘专列抵达平壤。他受到几十万手持鲜花的朝鲜人民的热烈欢迎。时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的金日成笑容满面地来到站台,欢迎华国锋一行。华国锋和金日成关系很好,金日成很尊重华国锋。他们见面,并不像两国领导人会见时那么拘束、注意礼节,而更像是兄弟。金日成的汉语讲得很不错,开会时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开始双方的翻译还按照要求逐字逐句翻译,后来两个人聊得起劲了,完全把翻译撂在一边。
华国锋平时的爱好是写字、看书,最多外出散散步,不喜欢跳舞聚会,为人十分低调。在1978年,华国锋访问罗马尼亚期间,当地的文艺工作者突然拉起他跳舞,我第一次看他跳舞,顺势抓拍了下来。
在我的照片中,只有一张华国锋没有笑容。那是在唐山大地震发生后,他受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委托去看望地震灾区的群众。一路上,他表情凝重,而我也多次放下了手中的相机。
『自得其乐的晚年』
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在华老生前,我没有拍到他和家人的生活合影,细心的人一定能发现,华国锋即使在任期间,也从没有带夫人出席过活动。他对子女和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他的夫人韩芝俊比他小10岁,是山西五台县人。华家的子女都非常低调,他们并不姓“华”,而是随华国锋的本姓,姓“苏”。
华国锋晚年住在北京西皇城根9号的一个四合院内,院内种了不少的树和花,还有瓜果蔬菜等等。他与夫人经常亲自侍弄这些花草、瓜果和蔬菜,自享其果,自得其乐。
每逢过年过节,我也总会去看望华国锋。华老常对我感慨,当年给他拍照片的小伙子,现在也白发苍苍了。在我印象中,华老更多的时候是在练书法,他写着一手过硬的颜体。他说自己选择颜体是因为它笔法稳健厚重,结构端庄宏放,重心平稳,字形舒展,说得通俗点,就是带劲、耐看。华老家的会客厅,无论家具还是装修,10多年几乎没有什么变化。80多平方米的会客厅,宽敞俭朴,东西两侧全是书架,摆满了书。北边的墙上正中央挂着毛主席1961年的工作照。左边是华老自己写的大字“清静”。
2007年12月,我像往常一样,去看望华老。那次,我还带了位年轻的记者一起去。华老看上去精神状态很好,他问我最近忙些什么?我说,现在已经从新华社离退休老干部局党委副书记的职位上退下来了,彻底闲了,平时看看书,四处走走。当我问起华老的身体时,他说最近身体不太好,还是因为糖尿病。当时华老还对我说,退下来看看书,很好,他也每天看看书,在院子里走走。临别还嘱咐和我同行的年轻人,我们都是为党工作,只是分工不同,做什么事情要首先学做人,要做到问心无愧。
那天,华老精神很好,我情不自禁地拿出相机,拍下他坐在沙发上,慈祥的笑容。由于照片是随意抓拍,华老的左手还未取全。我哪里知道,这竟是自己最后一次为华老拍照……■
(该文摘自《环球人物》杂志2011年4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