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纪念网 > 回忆缅怀

张富生:华国锋在汾阳抗战的日子

2009-02-05来源:山西老年编辑:

 

张富生 ,山西省退休干部

 

1938年11月份,华国锋以牺盟会特派员的身份来到山西汾阳北部边山抗战,迅速开展群众性的工作。当时,当地除驻有中共文交工委(后扩大为中共文交汾介工委,1939年3月又改建为中共文交中心县委)、中共汾北工委、抗日民主县政府、县牺盟分会等党、政、群抗日领导机构外,还驻有并活动着山西新军决死第四纵队第十一总队、决死二纵队游击六团、战动总会游击一支队领导机关及其所属第一营、决死四纵队武工队以及由汾孝抗日游击队改编的工卫总队第四大队(也称工卫游击队)等抗日武装。由此可见,汾阳西北部的大片瘠薄山区已成了汾阳抗日军民的根据地。

从1938年冬季开始,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政策,妄图困死、饿死我抗日军民。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中共汾北工委根据上级指示提出囤积公粮、支援根据地抗日军民的对策。华国锋领导的牺盟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配合政权机构一方面深入根据地、游击区的每个村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发动群众,号召大家踊跃上缴公粮。他的讲话至今在老年人心中仍记忆犹新,他说:“抗日救国的八路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为了全国的父老兄弟姐妹们过上太平的日子,靠小米加步枪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鬼子拼命。在日寇的经济封锁下,他们数九寒天穿不上棉衣,春暖花开时又换不掉冬装;吃的更为紧缺,常常连小米饭都填不饱肚子。我们每个有良心的中国人怎能忍心让自己的子弟兵饿着肚子去打敌人?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家少穿一尺布、节约一粒粮,让子弟兵穿得暖些、吃得饱些,好上战场有劲杀敌!”听了华国锋的一番讲话,许多群众主动交售公粮,使根据地、游击区交运公粮的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另一方面,动员龙湾、熬坡、上池家庄、金庄、桑沟等村的群众集中起180余头毛驴,配合保安一支队,统一时间,统一行动,分头深入到敌占区的前庄化、后庄化、峪口、太平、董寺等村,连夜突击,动员开明富户、勒令不法地主和富农将他们家的余粮集中起来连夜运到三道川的王虎庄一带囤积起来。

在搞好囤积公粮工作的同时,做好群众性的坚壁清野工作是当年的又一件大事:一是将平时不用或比较大数量的粮食和财物埋藏到隐蔽的地方,用一点取一点,称经常性的坚壁清野;二是随时做好准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便将日常吃的、用的粮食和财物突击隐藏起来,叫突击性的坚壁清野。在华国锋等同志的宣传组织下,汾阳北部边山各村的坚壁清野工作搞得大有成效,使鬼子进村后既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也找不到粮食、抢不到财物。

1939年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内线送来日本鬼子要在次日突袭开垣庄的情报,华国锋与郭省思等立即通知群众进行突击坚壁清野。心中有了主心骨的村民们再不似以往那样,一听有情况便慌得不知东西南北了,他们秩序井然地将吃的、用的都藏了起来,将家中的水缸搬倒,将牲畜牵进后山沟,妇女们把鸡也藏进暗窖中。郭成有等几个青年在井口周围撒上锯末、柴灰,冒充毒药。次日早饭时间,几十名鬼子、伪军果然来了,这时华国锋等带领着群众全部转移出村,一部分进了红崖沟,一部分上了凤凰山。鬼子进村后别说粮物,连口凉水也喝不到,气得“哇哇”乱叫,放了一阵空抢,点了几把火后灰溜溜地返回县城去了。■

(该文摘自《山西老年》杂志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