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纪念网 > 历史文献

人民日报社论:工人阶级要带头打好重点转移第一仗

1979-05-01来源:人民日报编辑:

今年“五一”,是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第一个国际劳动节。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满怀着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战斗豪情,热烈庆祝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节日。

实现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的战略决策。四个多月来,三中全会的精神传遍了祖国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四化的热情。各地区、各部门学习三中全会的榜样,加快了落实政策的步伐,纠正了一大批重大的冤案、假案、错案,解决了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要问题。党内外的民主生活进一步活跃,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全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有了更好的发展。三中全会关于农业问题两个重要文件的贯彻执行,使全国农村热气腾腾。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实行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巩固集体经济的多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落实农村基层干部政策,得到广大社员和农村干部的普遍拥护,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今年春耕生产和群众生活的情况比前几年好,广大社员群众正在为夺取今年农业丰收进行紧张的劳动,农村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大有希望。工业方面,粉碎“四人帮”以后,生产的恢复是很快的。许多部门从瘫痪、半瘫痪状态走向稳步发展的道路,许多重要产品的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没有完全改变过来”。这几个月里,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领导同志遵循三中全会的精神,对我国的经济情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严重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心中更踏实、更有数了。这是我们经济工作大进一步的表现。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三中全会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确定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三中全会的精神日益深入人心,正在有力地推动着各条战线和各项工作胜利前进。

为了象三中全会所要求的那样,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我们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同时着手经济体制的改革,继续进行现有企业的整顿,把整个经济工作的水平大大提高一步,使我国国民经济进入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轨道。这是我们在新长征的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这一步走好了,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就取得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胜利。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综合平衡搞得比较好,比例关系比较协调的时候,国民经济发展就快;否则,发展就慢,甚至下降倒退。解放后经过了三年的恢复,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有秩序地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比例关系处理得比较恰当,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快的。一九五八年以后,比例关系失调,使我国国民经济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困难。一九六一年开始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把比例失调纠正过来,又出现了一九六五、一九六六年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现在我们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同六十年代初的那次调整不尽相同。六十年代初的调整是“先退够,再前进”,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总规模都大大缩小了。现在,我们农业情况比当年好,工业基础也雄厚得多。这次调整是有进有退,有上有下。退是为了进,下是为了上。总的生产建设在调整中是要稳步前进的,国民经济是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的,而且在经济效果上还要求达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我们是边调整边前进,在调整中前进,在调整中提高。这是一个积极的方针,扎扎实实前进的方针。可以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基本上完成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一点,连资本主义国家的有识之士也看到了。

当前,摆在我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面前的一项光荣使命,就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地、深入地、持久地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设了几十万个全民和集体的工业企业。其中有一部分是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起来的,有一部分的技术装备是比较先进的,也有一部分装备比较陈旧、比较落后。这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主要阵地,是我们前进的出发点。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一批新的工矿企业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我们的立足点还是应该放在现有企业上,主要靠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和改造。大量的事实证明,把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和改造工作搞好了,就能够出速度,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忽视现有企业的潜力,忽视增产节约,都是错误的。两年半来,许多企业,如大庆油田,鼓足干劲,挖掘潜力,不断地创造优质高产的新成绩。也有不少企业学习大庆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狠抓增产节约,在很短的时间内,各项经济指标恢复和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进入先进行列。但是,确实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忽视增产节约,产品质量差、成本高,不受群众欢迎,浪费严重,甚至长期亏损,至今得不到纠正。可见,增产节约抓和不抓大不一样。我们的企业究竟还有没有潜力?为什么挖不出来?怎样才能挖出来?每个职工,每个工程技术人员,每个共产党员,每个共青团员,都有权提出这类问题,也都有责任去钻研和解决这类问题。只要我们发动群众,揭露矛盾,抓住关键,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蕴藏在企业内部的巨大潜力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要从本地区、本部门、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同的地区、部门、企业,增产节约运动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侧重点。燃料、动力、交通运输、建材,当前仍然是薄弱环节,这些部门的职工要千方百计挖掘潜力,按质按量尽快地把生产搞上去。轻工、纺织、手工业关系到人民生活和出口任务,这些部门的职工也要千方百计努力增加生产。生产任务饱满的企业,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新产品试制,增加产品品种,做到适销对路。产品质量没有过关的企业,要集中力量组织质量攻关,尽快改变质量低、次品多、废品率高的局面。要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努力使产品升级换代,精益求精。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不足的企业,要特别注意搞好革新挖潜,降低消耗,从节约中求增产。各种消耗过高,潜力没有挖掘出来的企业,应当着重降低消耗,采取有力的技术措施,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把消耗降下来。对于那些产销脱节,搞“无米之炊”,货不对路,质次价高,长期亏损的企业,要实行必要的调整和整顿。所有的厂矿企业,都要全面贯彻执行多快好省的方针,从好省中求多快,决不能拚设备、吃老本。要从片面追求数量、产值转到把品种质量放到第一位,从不计成本、不计消耗转到加强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果上来。要勇敢地同一切危害国家利益、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恶习进行斗争。

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踏踏实实的苦干精神,这是举世公认的。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职工中迸发出极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积极性,我们要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不断增强全体职工的团结,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起来。要学习那些效率高、质量好、消耗低、贡献大的先进企业、先进个人,扎扎实实地组织比、学、赶、帮、超活动。群众干劲越大,越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安全生产,注意实效,使广大职工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结出实实在在的经济之果。

广泛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是调整国民经济,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的重要措施。全国工人同志们,让我们奋发图强,努力工作,带头打好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的第一仗,以增产节约的优异成绩促进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迎接建国三十周年,迎接四个现代化的光辉前景。

(选自1979年5月1日《人民日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