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纪念网 > 历史文献

人民日报社论:历史性的大事

1978-12-17来源:人民日报编辑:

华主席、党中央今年多次指示,要支持人民公社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逐步实行农业的工业化。李先念副主席在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上谈到大力扶植社队企业的时候指出:“农副产品的加工,特别是粗加工部分,原则上应由社队企业经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到这一点。”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副产品的数量很大。但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大都集中在城市,由工商业部门统一经营,农村只是为城市工业提供原料。这种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分工,今天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并且造成了社会财富的许多浪费。农民为了把农副产品送进城市加工,运回加工以后的副产品,每年往返运输,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农副产品在运送途中还要大量损耗。尤其是牲畜,运往城市加工,长途跋涉,肥的拖瘦,瘦的拖病、拖死。这些农副产品如果在农村及时加工,既可以克服上述不合理的现象,又可以开展综合利用,生产出更多的副产品,增加社会财富和农民的收入。

由于农村人民公社缺少农副产品加工工业,远离农村的城市工业又难以充分承担农副产品加工的任务,势必影响农副业的发展。解放后,我国水果生产发展相当迅速,现在全国年产水果约近一亿担,每年收获季节,许多地区水果堆积如山。但生产罐头、果汁等食品的加工工业都设在城市里,人民公社没有加工能力,运不进城的大量水果只好白白烂掉。每年因此而损耗的水果,约占总收购量的十分之一以上。在一些牧区,由于同样的原因,有近一半的奶牛不挤奶,因为挤出来的奶无法处理。在山区,大量的土特产品因为无力加工而遭受损失。我国农、副、畜产品的种类不下千种,加工任务极大,可以发掘、利用的社会财富极多,如果不动员人民公社的力量,不建立社队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只是依赖数量有限的城市工业,是难以扭转加工工业落后于农副业生产发展的局面的。

为了高速度发展农业,一定要发展社队工业,走公社工业化的道路。这一点,现在许多同志已经有所认识。那末,发展社队工业应当从哪里着手呢?答案是:要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作为重点。人民公社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条件,发展这样那样的工业,但是,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应当是社队工业的基础。人民公社应该从这个基础出发,逐步扩大工业生产,达到公社工业化。人民公社没有自己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单纯从事农副业生产,只为城市工业提供原料,农业就会成为城市工业的附庸,农副业生产本身就不可能发达兴旺。近些年来,一些工农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作为振兴农业的有力手段。这种加工工业建立在农村或者城市郊区,和农业直接结合,并且以最新的技术成就装备这些工业。农副产品在进入消费之前,经过就地加工,经济价值大为提高,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农民的收入显著增加。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学习和研究这方面的有益经验,走出一条在我国的具体条件下农业与工业相结合的道路。

有些同志认为,把国家经营的工业“让”给农民去办是“倒退”,担心让农民去搞农副产品加工要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一句话,这样做会富了农民,亏了国家。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怎么可以把七亿农民的利益同国家的利益对立起来呢?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过去依靠农民的支持不断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胜利,今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也要以农业为基础,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才能成功。我们要抓纲治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首先要使七亿农民安定团结。七亿农民稳定了,齐心了,积极性真正发挥起来,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就有了保证。七亿农民大办农、工、商业,国家的财政、税收等项收入,也会大幅度增长。目前,我们党的农村政策的中心问题,就是要尽快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也就是要让农村富裕起来,让农民富裕起来。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不可能建立在贫困落后的农业上的。

还有些同志认为,城市技术先进,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理应放在城市,放到农村去不合理。按照他们的“理”,城市就要越搞越庞大,农村只能永远处于落后状态。这是扩大城乡差别的旧道理,必须推倒。我们党的方针是:凡是农村能办的工业,都要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在产量、质量、劳动生产率等技术经济指标不降低的条件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放到农村去,发展小城镇,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差别。农副产品加工工业放到农村去,既减轻城市的负担,又发展了公社工业,是完全合理的。至于农村目前技术条件差一些,那是可以逐步改进的。我们坚信,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能够创造出很高的生产水平。四川广汉县自产的油菜籽全部由公社油厂榨油,菜籽出油率创造了本县的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增产了大量食油,就是一个例证。

把适宜于在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逐步从城市转到农村由社队经营,是工业布局的一个重大变革,牵涉的面很广,有一系列具体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我们决心要大,步子要稳。各地要从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作出规划。可以先搞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推广。只要采取积极而又稳步前进的方针,我们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选自1978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