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6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在常德召开“湖南省第二届农业科学技术大会”。为配合大会召开,会前筹办了专题展览。在黔阳地区的展室里,介绍水稻雄性不育试验项目的内容被安排在展板中头版头条的位置,旁边还有实物展示,摆放着水稻雄性不育的禾苗。大会的头一天,当时的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华国锋,仔细地观看了杂交水稻研究展览,听取了汇报。第二天会议正式开始时,华国锋同志还破例把我请到主席台上,在他身边就座,并让我发言。会上,他还给我们研究小组颁发了奖状。这真是雪中送炭,使得孤独前行的我们,在一片阴霾中感到了巨大的力量。当时,我心里既欣慰又不安,因为当时的科研工作进展并不顺利。我向会议代表介绍的实际情况,也说明了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难度,表示有些愧对大家的期望。
华国锋同志听完我发言后,充分肯定了前期艰难探索的阶段性成果,指示要把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拿到群众中去搞,并要求有关地市和部门大力支持。我听后受到极大鼓舞,也更坚定了攻克难关的决心和信心。他还和我交谈,对于科学研究,他是个外行。但知道,农业生产要发展,就得依靠农业科学的进步;而农业科学的进步,离开农民和土地,是不可能成果的。作为一个地方的领导人,支持和帮助我们的科研项目,是他的天职。
大会最后决定,将杂交水稻研究列为全省协作项目。……
一闯三系配套关
……在这个关键时刻,已在国务院任副总理的华国锋同志批示,把杂交水稻列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组织全国力量协作攻关。……
第四章 大推广 大增产 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
为了争取1976年在全国大面积推广,1975年年末,陈洪新带队,我们上北京,想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华国锋汇报杂交水稻在湖南的发展以及向全国推广的建议。12月22日,华国锋专门安排分管农业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农业部部长沙风、常务副部长杨立功听取我们的汇报。在中南海小会议室,华国锋认真听取汇报2个小时,不时提出问题并做记录。然后,对杂交水稻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认为向全国推广杂交稻碰到了困难,农时不等人,要立刻解决。他还有针对性地强调指出:“对杂交水稻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同时又要扎扎实实地推进,要领导重视,培训骨干,全面布局,抓好重点,搞好样板,总结经验,以点带面,迅速推广。”他当即拍板:第一,中央拿出150万元人民币和800万斤粮食指标支持杂交水稻推广,其中120万元给湖南作为调出种子的补偿;30万元购买15部解放牌汽车,装备一个车队,运输“南繁”种子。第二,由农业部主持立即在广州召开南方13省(区)杂交水稻生产会议,部署加速推广杂交水稻。随后于1976年1月,全国首届杂交水稻生产会议在广州召开,有南方13省、市、自治区的农业厅长、农科院院长和少数杂交水稻科研骨干参加,会议商定和落实了全国大推广的第一年繁殖、制种、示范栽培的生产计划。
杂交水稻,从此以世界良种推广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在中国大地上迅速推开。1975年南方省(区)种植面积是370多公顷,1976年则一下子跃升到13.87万公顷,继而于1977年迅猛扩大到210万公顷,到1991年已达到1760万公顷。截止2006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3.76亿公顷,共增产稻谷5200多亿公斤。
第九章 问答录 荣誉与感恩
辛:您认为您最想感恩的人是谁?
袁:我不会忘记每一个帮助过杂交水稻事业的人。……
20世纪70年代初,正值我们杂交水稻研究小组攻关的时候。记得是1970年6月,湖南省第二届农业科学技术大会召开,时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的华国锋同志特意把我请到会议的主席台上,坐在他的身边,并要我在大会上发言。我向参会代表介绍了杂交水稻科研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说明了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并表示有些愧对省领导和大家的期望。华国锋同志说,不要怕困难,希望能够继续研究下去,尽快把它搞成功。这无疑是对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莫大的支持,我觉得工作还没有做出像样的成绩就得到这样的重视,很受鼓舞,表示一定要把杂交水稻科研工作坚持下去。他一直对杂交水稻研究怀着极大地关切,并曾明确要求有关地市和部门积极配合我们研究小组开展科研。1975年,华国锋同志已调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此时,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已经成功,试种示范效果显著。为了推动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他亲自部署杂交水稻的种子生产,促进杂交水稻的推广。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而且发展迅速。这些往事使我感慨万分,华国锋同志无论是在湖南还是在中央主持工作期间,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如果没有华国锋同志的支持,当时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速度不会那么快的。
很多年过去了,我始终怀着对华老的感念之情。我认为杂交水稻有今日的辉煌,华老起了很重要的领导作用。2006年6月,我有机会专程去华老的寓所看望他。当我们走进华老的会客厅时,就见他从沙发上站起来,笑盈盈地伸出双手,带着浓厚的家乡口音说:“袁隆平同志,全国人民感谢你啊。”我也快步迎向前,紧紧握着华老的双手,感动地说:“感谢华老的支持!”他始终握着我的手,倾心长谈,对杂交水稻的关注仍和从前一样。谈话中,他坚信中国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将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在会见结束时,华老还为我亲笔题写了“贵在创新”四个字。他已经去世了,但他的音容笑貌还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贵在创新”的题字,就挂在我办公室里,使人倍感亲切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