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纪念网 > 书刊文摘

《毛泽东与他家乡的省委书记》摘录(2)

2012-05-20来源:人民日报编辑:

 

第十一章“讲老实话,是老实人”——毛泽东与华国锋

『保持原貌,华国锋为韶山毛泽东陈列馆建设尽心尽力』


毛泽东乘车途经岳阳,想去华国锋蹲点的毛田看看。毛泽东笑着对华国锋说:“我坐牛车去也行呵!”

1951年初,华国锋调到湘潭县委担任县委书记。1952年底,被提升为中共湘潭地委副书记兼行署专员。1954年担任了中共湘潭地委书记,1960年任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不管职务如何变化,他都非常关心韶山的发展,经常去韶山指导工作。

到湘潭工作后,华国锋除了支持韶山的工业和农业建设外,他以对党和毛泽东的忠诚,意识到对毛泽东故居保存、修复、整理和保护的重要性。他郑重地指示说:“没有共产党就

没有中国革命的成功,湘潭的一草一木都是革命的见证,都是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历史文献。我们今天保护好毛主席的故居就是对党、对人民、对革命的高度负责。以后,这里不仅要成为毛主席生活、战斗过的地方的纪念馆,也要成为中国革命的纪念馆。”这正合毛泽东的意思。

但是,怎样才能保护好毛泽东的故居以及其他相关的纪念地,做到既符合历史实际,又相对节省资金,还不妨碍群众生活,达到各方都满意、尤其是毛泽东也满意的程度,这是一个很难的任务。

毛泽东是坚决反对兴师动众、大兴土木的。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听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计划在韶山建筑一所房屋代替他的故居,并修一条公路通往这里,曾特地致信黄克诚等湖南地方领导:“如果属实,请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湖南方面接到信后,停止了新建房屋的行动。

此时的华国锋虽然还没有到湘潭工作,但作为湖南的一名地方领导,他当然知道这件事情。所以,他在工作中明确要求:一是要尽最大努力恢复毛泽东故居的原貌;二是韶山的宣传,不能弄虚作假,一定要真实准确。

华国锋的工作显然是十分有成效的。1959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对故居基本恢复原貌并摆设有不少原物大为吃惊。

当他看到堂屋中的神龛还在,并摆有祖宗牌位,风趣地对随行的工作人员说:“这是我小时候初一、十五工作的地方呢!”

看到小时候用过的水缸、水桶、碗柜等杂物还在原位摆放着时,他满意地说:“哦,这些东西还保存了!”

看到自己和两个弟弟与母亲的合影时,他更是高兴:“这是从哪里拱出来的呀?”

……

原貌、原景、原物,勾起了毛泽东对青少年时代的回忆和对父母、弟妹与各位亲友的回忆;随口而出的这些简单的向话,更是流露出他全保存、搜集、复制这些原物的乡亲和同志们的感激!

感慨之余,毛泽东欣然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回韶山之后,随着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参观的日益增多,韶山在毛泽东故居附近的南岸建立了一个临时陈列馆,专门陈列毛泽东早期的生平事迹。由于临时陈列馆影响了南岸原住户的生活,于是,毛泽东生平事迹的陈列只能转移于韶山学校、文化馆等地。

华国锋了解这一情况后,多次说:“韶山是毛主席家乡,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重要阵地,应该建立一个很好的毛泽东陈列馆。”但是中央没有批文,谁敢拍板?即使中央有这个意向,毛泽东本人会不会同意呢?尽管如此,华国锋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在1963年中南局工作会议上,华国锋专门向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汇报了有关建立韶山毛泽东陈列馆的想法。陶铸当即表示赞同。

华国锋一回湖南,立即在湖南省文化局挂起了“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筹建办公室”的牌子,并定下了毛泽东陈列馆六字“办馆方针”:庄严、朴实、美观。不久,经中共中央同意,择定距毛泽东故居约1里地的引凤山下为馆址。

1964年5月10日,韶山毛泽东陈列馆破土动工,华国锋亲自主持奠基。尔后,他调动全省力量来支援这项工程建设。陈列馆创造性地把湖南乡间农舍格调同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集庄严、朴素、美观于一体,是博物馆建设的经典之作。不仅如此陈列馆从动工到落成,仅用100天,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10月1日,在韶山毛泽东陈列馆开馆仪式上,华国锋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韶山毛泽东陈列馆最初只有三个陈列室,华国锋深感不足,他多次要求陈列馆出省搜集文物。在找到毛泽东弟弟毛泽覃、堂妹毛泽建的照片后,为了确认照片的真实性,华国锋亲自将照片送到北京,请毛泽东过目。

看着这些为了革命而牺牲的亲人,毛泽东的内心难以平静!他仔细地辨认了照片,认为很可靠,并询问了照片的来历,还在照片的背面批了两句话:原件退还,洗一套送我。他还指示华国锋,给总理看一看。

华国锋回到湖南后,对韶山毛泽东陈列馆馆长说:“这是无价之宝。你们赶快将照片洗出来,送一套给毛主席。”不久,华国锋带着冲洗出来的照片再上北京,将照片亲自交到毛泽东手中。陈列馆的资料搜集在华国锋的直接领导下,越来越顺利,材料越来越多。想不到毛泽东第二次回韶山,陈列馆的工作却遭到毛泽东的批评。他对华国锋说:“不要光宣传我一家,韶山有很多烈士,要多宣传他们。”

毛泽东的意见,立即引起了华国锋的重新思考。毛泽东离开韶山后,华国锋立即与韶山历史资料和陈列馆的同志一起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意见:“我们要很好地落实毛主席的指示,多收集一些韶山党支部的情况,把宣传毛主席的革命一家与宣传韶山烈士结合起来。”大家马上开展新的资料收集工作,不久推出了韶山党支部五位烈士的陈列。

“文化大革命”中,韶山毛泽东陈列馆也受到一个又一个的考验。陈列文物真假甄别、陈列馆的建筑风格和馆址,也受到一系列挑战。陈列馆是1964年在陶铸的赞同和支持下建立的,陶铸被打倒后,建筑风纷首先受到“造反派”的非议,说继续保持陶铸插手的原建筑风格有损户毛泽东的伟大形象,要重新建造韶山毛泽东陈列馆。

重新建造毛泽东陈列馆的要求,也得到韶山、湖南乃至北京不少人的赞同。原因是从韶山的实际出发,“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来韶山瞻仰毛泽东故居的人日平均万人以上,最多时可达6万人。初建时的2000多平方米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不少人认为,韶山要重新建立一个1.5万平方米的大陈列馆,而且要建成第一流的高楼大厦,以表达对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这些人四处打报告,要求上级审批,甚至还选好了馆址。他们认为要建立毛泽东新陈列馆是对毛主席无限忠心和无!热爱的行动,谁敢阻止?

华国锋了解真实情况后,忧心如焚。他从内心感到重建毛泽东陈列馆的意见是不可取的。对毛主席的感情不是靠建一个陈列馆等外在的东西,而是要真正理解和铭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对中国人民的感情。所以,“忠不忠”,建立新的毛泽东陈列馆不是关键。对这些从形式上看问题的人,华国锋也没有简单地扣帽子。

1969年初,华国锋直接请示周恩来总理“锦囊妙计”,周总理笑着问:“湖南的意见怎样呀?你个人的看法呢?”

华国锋谨慎地回答:“当然听中央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以不重建为好,扩建当然事不宜迟。”

周总理也不赞成重建,同意华国锋以扩建陈列馆来适合形势发展需要的建议。在周恩来的支持下,华国锋否定了重建毛泽东陈列馆的意见,决定扩建陈列馆。

在扩建中,华国锋强调一定要保持原貌,反对搞高、大、洋。他反复说:“韶山毛泽东陈列馆扩建是对的,不大动是对的。人民群众到韶山来参观,主要是学习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实践,不是来看高、大、洋的房子。要注意保持韶山原貌。

华国锋还解释了“韶山原貌”:毛主席1959年6月回韶山,他看到的就是韶山原貌。毛主席有两句诗: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就是韶山的原貌。”他告诫大家说,人民来瞻仰韶山,是来学习和了解毛主席在过去什么样一个地方成长为一个伟人的,只有永久性地保持韶山“千重浪“的样子,才能让人们认识生养毛主席的家乡。

为了证明毛主席讲的韶山原貌的准确性,华国锋还举了个例子:毛主席1965年重上井冈山,看到井冈山四处搞建设,下山后批评说:“面貌皆非,以后我不再来了。”华国锋多次对韶山的同志说,我们不能重蹈井冈山的覆辙。

在扩建中,引凤山上有棵大树按原计划必须砍掉,华国锋听说后,亲自到实地查看,建议把树圈在陈列馆的天井中,既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貌,又增添了陈列馆内的自然风光获气一举多得。

韶山毛泽东陈列馆的建设,凝聚着华国锋的心血二体现了华国书对毛泽东的热爱。在华国锋的领导下,陈列馆的建设既朴实无华,又能多充分展示毛泽东及其家人、还有韶山许多革命先烈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保持韶山原貌,是华国锋领导扩建毛泽东陈列馆的成功之举,深得已泽东的赞许。